③寒山、拾得,均为唐代僧人。后人常以二人并称,尊为“和合二仙”。寒山曾隐居天台山寒岩,往还于天台山国清寺,与拾得关系友好。其人善作诗,有《寒山子集》二卷。拾得原是孤儿,由国清寺僧丰干收养为僧,故名“拾得”。拾得亦能诗,有《丰干拾得诗》一卷。
④《志》,指《大明一统志》。
⑤蓊苁(wěng cōng),草木茂盛的样子。
【译文】
初五日 虽有下雨的迹象,也顾不得了,踏上去往寒岩、明岩的道路,由国清寺去西门寻找坐骑。坐骑来到,雨也开始下了。走了五十里后到达步头,雨停了,打发走坐骑。步行二里后进入山中,山峰倒映在潆绕流动的溪水之中,树木秀丽,岩石奇异,心情大快。一条溪水自东阳流来,水势很湍急,流量大小与曹娥江相似。环顾四周看没有竹筏可以渡人,只好由仆人背着涉水过溪。溪水深过膝盖,渡过一道溪涧,花费近一个时辰。又走三里路,到达明岩。明岩是寒山、拾得两位高僧的隐居之地,两座山迂回曲折,也就是《大明一统志》所记述的八寸关。进入八寸关,见四围的陡峭石壁有如城墙。最后面有一山洞,深达数丈,宽处能容纳数百人。山洞外面,左边有两座石岩,都悬在半壁间;右边有石笋高耸,最高处与石壁等高,相距仅有一线,石笋顶上青松和紫色的花蕊生长茂盛,恰好与左边的两座石岩相对峙,可以称得上是奇绝景观了。走出八寸关,再登上一座石岩,也是方向朝左。来的时候,仰望就像相隔一线缝隙,待攀登到石岩顶上,才知道它很宽敞,可容纳数百人。石岩中间有一口井,叫仙人井,井虽浅,却不会枯竭。石岩外又有一块奇石,高达数丈,上部分开成两部分,就像两个站立的人,当地和尚指点我们说那是寒山、拾得的化身。回到寺里。晚饭后,阴云散尽,一弯新月挂在碧空,人站在回崖顶上,对着满天月色,连岩壁上也洒满明亮的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