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元杂剧以北方音乐为基础,采用北曲联套的形式。元杂剧每折用一个套曲,每个套曲一般都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牌组成。常见的是第一折用仙吕,第二折用南吕,第三折用中吕,第四折用双调。少数剧本的各折,也有使用其他宫调的。在每一宫调之内,各有数十支曲牌。曲词按曲牌填写,一折之中的每支曲牌都押同一韵脚,不可换韵。有时又有向其他宫调借用一支或几支曲牌的情况,称为借宫。
第三,元杂剧角色分为旦、末、净、杂。旦包括正旦、外旦、小旦、大旦、老旦、搽旦。正旦是歌唱的女主角。外旦、贴旦是次要的女演员。末包括正末、小末、冲末、副末。正末是歌唱的男主角,外末、副末是次要的男演员。冲末是首次上场的男演员。净是地位低下的喜剧性人物。杂是以上三类之外的演员。有孤(官)、驾(皇帝)、卜儿(老妇人)等。
第四,元杂剧一般是一人主唱。正旦主唱的剧称旦本,如《窦娥冤》由窦娥主唱;正末主唱的称为末本,如《汉宫秋》由汉元帝主唱。但也有少数剧本,随着剧情的发展,主唱人物有所变化。如《赚蒯通》第一折正末扮张良,二、三、四折正末扮蒯通,主唱人物也随之变换。
第五,除唱词外,杂剧文本还包括宾白与科介。宾白是曲词外演员说的话,包括人物的对白和独白,由白话和部分韵语组成。对白与话剧的对话相似,独白兼有叙述的性质,在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塑造上起着重要的作用。科介也称科范、科,指唱、白以外的人物动作、表情及舞台效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