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树和第四章介绍的金字塔结构乍看之下有些相像,但用途和意义却完全不同。
金字塔结构的最下方是事实,无论观察哪一层的三角形,它的上方都必然是结论,也就是对事实的解释(So what)。通过这样一步步向上编织结论,才引出最终具有说服力的主张(主结论)。
而逻辑树就不同了,它的用处是将最上方的要素和主题系统地分解为更细小的构成要素。划分枝杈的过程中不会添加结论,纯粹是一个用来分解要素和主题的工具。
■确定问题所在(Where)
首先需要确定问题的所在部位,也就是哪里(Where)不好。
根据P173的图表36所示,当发生“我们公司的成本过高”这一情况的时候,如果只看公司内部发生的整体成本,是无法弄清应该改善什么地方才最有效果的。为此需要使用逻辑树将整个成本分解开,找出“究竟哪部分发生了浪费”。
分解完成后,就可以着手寻找最大的问题所在,也就是对改善的敏感度最高的部分。
再举个例子,假设问题是“如何才能提升高考总分考上心仪的大学”,而前一次模拟考的数学分数是90,英语只得了30分。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在数学上下功夫,一来把分数提高到100分难度很高,二来总分最多只能加10分,为此一来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是很不划算的(当然,还是需要付出一定努力来维持这样的高分);但要是在英语上下功夫的话,得60分相对容易,那样一来总分一下子能提高30分。此时,英语对改善的敏感度较高,这才是重点的问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