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不耕地,大雪不行船。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
都说是有节气管着的,可是天气也有变化,有时骤冷,在小雪节以前,便不能耕地,如此则须次年开冻再耕,那就差不多了,因为耕过之后,晒不了几天,就要下种,几几乎是等于不耕。
以上乃是耕的情形,这个耕字来源当然很早。《易经·无妄》卦“六二不耕获”等等,经史中这种记载多得很。不过古人最初是用人耕,稍晚又发明了用牲畜,于是耕的名词又分了家,人耕者名曰耕,牛耕者名曰犁。《前汉·匈奴传》“犁其庭”,注耕也,于是耕地之器,亦名曰犁,《山海经》曰后稷之孙所作。后来这两个名词,总是互用,不分人耕牛耕了。华北乡间说话,用耕字时,固然较为普遍,但用犁字时也不少,耕地之器,都名曰犁杖;如问落雨有多大,则答曰一犁,一犁大致是四寸(工部营造尺)。比方说如遇旱年,倘值落雨,则各省大吏,或顺天府府尹,都要奏明皇帝,如果说得雨四寸,那就是一犁,因为只得三寸,则于农田无用,值不得入奏也。兹把落雨情形,也附带着谈几句,华北落雨的名词,最初曰湿地皮,以后便是一指,二指,三指,四指,五指(此名词不常用),一犁,接上湿,下透。接上湿者,是新落之雨,与原来之湿土刚接上,中间已无干土,但水分还未完全接上,俟完全接上便名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