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的杂文既有由记者和职业革命家生涯形成的政治敏感,又有理论家的浓厚理性色彩,高屋建瓴,词锋犀利,明白晓畅,其名篇《流氓尼德》、《财神的神通》、《拉块司令》、《苦闷的答复》、《王道诗话》、《出卖灵魂的秘诀》、《狗样的英雄》等都极具特色。作为小说大家的茅盾和郁达夫,其杂文也写得气度从容。茅盾的《回到农村去》、《现代青年的迷惘》等都紧扣时代矛盾中心,抽丝剥笋、分析透辟而又含蓄蕴藉。有深厚文化素养的郁达夫,善于在谈天说地中略作点染,示人题旨。《天凉好个秋》、《谈健忘》、《杂谈七月》等或讥评时事,或讽刺陋劣的社会心理,妙语连珠,趣味横生。一批青年作家也各逞千秋。唐弢的《推背集》、《海天集》着意于意象的营构,有较为深厚的社会文化意蕴。徐懋庸的《打杂集》和《打杂续集》文如其人,刚直锋锐。聂绀弩因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和深湛的理论、文学素养,故其杂文恣肆酣畅,扎实严密。其余如柯灵、周木斋等,也都较有成就。
茅盾的《子夜》
“左联”成立后,左翼小说日趋成熟,其中茅盾和丁玲最具代表性。从《蚀》出发经过《路》、《三人行》到《子夜》、《春蚕》、《林家铺子》,茅盾完成了自己小说创作的“三级跳”而臻于成熟,同时也把左翼小说创作推向高峰。在《子夜》等小说中,茅盾兼具小说家和社会科学家的双重气质,对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城乡社会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分析,既有清醒的理性分析,又有生动的形象塑造和纵深的历时感、鲜明的即时性,全景构图气魄宏大,细部勾勒精细严谨,充分显示了左翼文学的思想艺术优势。丁玲的作品显示出了开拓者的顽强和坚韧。写于1931年秋的《水》以几乎遍及全国的大水灾为背景,描写了中国农民的深重灾难和他们终于走上觉醒、反抗的道路。成就虽然不算很高,但其顽强的探索精神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