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平公让人作了一张琴,琴上的弦精细一样,没有大弦、小弦的区别。
琴作好后,他让乐官师旷来调音。师旷调了一整天,也没调出个曲调来。
晋平公很不满意,怪怨师旷不会调琴。师旷回答说:“一张琴,大弦为主,小弦为辅,大弦小弦各有各的用途。它们彼此配合,才能合成音律;它们有条不紊,才能奏出和谐悦耳的音乐。您现在把琴弦搞得一模一样,破坏了它们应有的系统。这样的琴让我怎么调呢!”
后人用“师旷调琴”这个典故说明:人们要进行正常的生活和有秩序的生产,就必须以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分工协作。
未分香臭
典出南朝梁元帝萧绎《金楼子》:昔玉池国有民,婿面大丑,妇国色鼻齆(wèng,鼻齆,指因鼻孔堵塞而发音不清)。婿求媚,此妇终不回家,遂买西域无价名香而熏之,还人其室。妇既齆矣,岂分香臭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