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交通运输业
战时的交通运输不仅对于经济运转,且对于军队调动、军需物资的输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的交通事业本不发达,抗战初期又受到了严重损失。到武汉失守时,全国铁路的80%被日军占领或遭日军破坏,而国民政府退守的西南、西北地区交通非常落后。为坚持抗战,国民政府花大力气展开了大后方的交通建设,并将其重点放在国际交通线的建设上。国民政府先后展开湘黔铁路、湘桂铁路、柳(州)贵(阳)铁路、叙(宜宾)昆(明)铁路的修建,并修筑陇海铁路,但由于战局不利及铁路器材的缺乏,铁路修建进展不大,各线只完成了部分路程;有些线路因为战事逼近、失地在即而自行拆除。
取得较大进展的是公路的修筑,尤其是国际线路的贯通。连接滇缅之间的交通,以获得英美经由缅甸运往大后方的物资,这是国民政府在战争爆发后的一个重要决策。1937年底国民政府动用20万民工,用了1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了路区极为艰险的滇缅公路的修筑。该路由昆明至云南边境的畹町,全长959公里,其中昆明至下关段为改建。滇缅公路后来在中国获取国际援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西南修筑的另一条国际线路是岳(墟)车(河)公路。此前,在广西边境的同登已有一公路与滇越铁路相连接,但该路有被日军切断的危险。新修的岳车公路全长490公里,在同登与滇越铁路相连接。此外,西南各省之间及省内也展开了大规模的公路建设,如川滇公路、滇桂公路、黔桂公路、川湘公路及西(昌)祥(云)公路、乐(山)西(昌)公路、河(池)田(阳)公路等的修筑,大大改善了西南各省的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