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让太学成为系统性、专业性的学校,那还得等到大汉孝武帝之时呢!
元朔五年,采用董促舒‘天人三策’里‘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在下之士’的建议,孝武帝于京师长安设太学。
从武帝开设太学至新莽,太学教授的科目及学生人数逐渐增多。其开设了《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等诸多课程。其学生人数,更是有最初的五十人发展到了王莽时的万余人。
而到了‘东汉’之时,光武帝更是戎马未歇,便于建武五年在洛阳开阳门外重建太学。到了顺帝之时,太学生已是发展到了数万人。
然而,这些在诸葛大大等这个时代之人看来,这代表着大汉文教昌盛的事情,于刘禅而言,却又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看法。
而这原因嘛,除了因为自孝武帝开设太学起,太学中的师生那都享有免除赋役的特权外,最为重要的便是来自后世的他,对‘古代’文人固有的‘空谈虚言’印象。
没办法,谁叫华夏自古以来的教育,都是‘重文轻理’呢!就连这代表着国家最高学府的太学,所教授的东西在他看也不过是些寻章摘句的腐朽玩意儿而已。
因此,在‘季汉’重立后,刘禅不但未学光武帝般戎马未歇息便重开太学,甚至在诸葛大大等一众三省丞相为首的文官多次提出重开太学的建议下,他也仍是以国家初定、钱粮吃紧为由给拒绝了。